《华西都市报》报道: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缔造教育奇迹

《华西都市报》报道:
七中的一切尽在其中……
成都七中领办的唯一一所民办学校
 
享受幸福教育绽放美丽人生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缔造教育奇迹
 
开篇语: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植根于成都七中深厚的文化土壤,通过9年艰苦努力,现已成为成都七中领办的一所高品位、高质量、科学发展、硕果累累的中国民办教育园地中的一朵奇葩,为中国成都的民办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2011年底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第八届教育研讨会闭幕式上,成都七中校长刘国伟对七中实验学校的办学予以高度肯定。
 
逝水如斯,沉淀了往事,而那段镌刻于心灵深处的岁月却清晰如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伴随着莘莘学子走过9年光阴。9年,3000多个不平凡的日子,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依然弥漫在生命的脉管里,滋润着激情涌动的灵魂。今天,再一次踏进这片校园,满眼是绽放出万物灵性与师生生命蕴含相融后的花朵,舒展成一幅充满成都七中实验人“精、气、神、韵”的美丽画卷。
 
以幸福理念构建孩子一生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一直把 幸福教育作为不懈的追求,让“幸福人生在从里起航”成为师生奋斗的目标。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充分利用“百年七中”的教育积淀和一流的现代设施, 确立起“三体”、“三力”、“三气”的“幸福教育”体系。让每一个学生享受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位教师从事适合的教育,让大家在这里工作着、生活着、享受 着、幸福着。
  “感谢命运,让我有这样一段幸福的际遇。感谢七中实验学校,她是如此的美好,以至于值得我用一辈子去回忆。”考入东南大学的2010级学生罗正位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七中实验学校是我成功的摇篮,母校对我的教育已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我感谢老师们的给予。”2009年被上海复旦大学破格录取的姜里洋在信中表达了对母校的感谢。
“回忆起七中实验的学习,生活,总不失快乐和阳光的味道,现在我正带着母校留给我的灵魂精髓去迎接每一天的挑战”,这是同济大学学生张星玥给余校长信中所讲。两年后,20114月被命名为上海市优秀大学生,被同济大学钦点为硕博连读生。
……
从一封封来信、一声声感谢中,我们看到,成都七中实验人的幸福不只是考入了名牌学校的喜悦,更是追寻理想路上的美好回味与成长体验。
教育的功能在于育人,育 人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什么是幸福?在该校卢阳老师看来,幸福是人心灵深处的一种体验,是精神的圆满,是融通、豁达、满足和感激。这种体验贯穿于教学工作 的全过程。幸福存在于课堂上,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成其为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永远是七中实验人执着的追求。
    “感谢我选择的职业,因为喜欢,才有了朝气蓬勃的每一天;感谢生活,感谢经历,因为热爱,才有了所有如诗如画的回忆!”谈起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唐长芬老师意味深长地说。
这些真诚、睿智、谦和的师爱把学子们幸福地包围着。七中实验学校的老师不管学生成绩好坏,从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看到孩子的进步,家长们都高兴万分,抓着老师的手激动地说:“谢谢老师,孩子交给你,我们放心了!”
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施 予温馨的人文关怀、打造爱岗敬业的师资团队、铸造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七中实验学校,为每一个学生享受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的“灵魂”、班级的 “灵魂”、教师的“灵魂”和学生的“灵魂”共同演奏了一曲用老师的生命坚守教育理念,以之与学生一生幸福相伴的优美动听的交响曲。
“教育是为了学生一生的幸福。学生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我愿意做一个最幸福的校长。”余森校长的话道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心声,更涌动着内心的教育责任。
 
以生态教育升华校园文化
    和谐社会来自于和谐教育,和谐教育产生于和谐学校。自然界需要生态平衡,学校的管理也要讲究生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于是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就有了营造“和谐生态学校”这个富有哲理的追求。
余森校长响亮提出“创建 和谐生态学校”,他说:“营造和保护学校教育的生态,不要盲目追求升学率而破坏教育生态。一个成功的改革者,更需要有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智慧。”这是一种 具有创新意义的教育实践,它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学校更多的用现代教育理念思考问题,用“回归原点”的教育思想去思考学生的未来,思 考学校的发展。
是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在百年名校成都七中文化传统的滋润下,建校9年 来,已经营造了一个草木葱茏,百花盛开,一派生机而优美的教育生态园地。这所学校的老师们就是这个充满生机活力,爱意浓浓教育生态园地中的园丁。历年来, 在这个优美的教育生态园地中学习、成长的学子们,就是蓬勃向上、茁壮成长的小树苗,有的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祖国的栋梁。
    成都七 中实验学校的教育生态不仅体现在环境的优美上,更体现在教育教学上。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社会的需求去践行,学生、教师、职工集体都体现出有理想,有抱 负,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感恩与责任,包容与谦让的意识,都有团结拼搏,刻苦耐劳的精神,追求真善美,说真话,做真事,做真人的作风。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永 远是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硕果累累的教育生态园地。
     余 森校长带领他的团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践行了构建学校文化特色,营造和谐生态学校、科学发展、高品质发展的全部内涵,使成都七中实验学的学校文化真正成 为了“和谐生态学校”,教书育人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体现在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育人目标、学校管理、教育环境、教学过程、学校建筑文化、 教学设施、教育成果等,通过“人”,即教师、学生共同作用、实践而形成的“积淀”之中。它是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师生员工共有的一种精神,是学校品位传统活动 和成功教育的总和,是这所学校科学发展、高品质发展、长盛不衰、铸造辉煌的生命之源。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是一所科学发展,高品位、高质量、有特色的和谐生态学校”。这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张泽教授在20101118所举行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高级论坛上的赞誉。
 
 
以博大的胸怀回报社会
9年 来,七中实验学校秉承成都七中“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体”教育思想,牢固树立“教育是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的理念, 不仅在教学实践中硕果累累,显示出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更是利用自身的优质资源,策划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关爱活动,践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学术责任, 用真情回报社会。
20075月, 校长余森率队奔赴汶川县草坡乡,与当地签订了共同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议:用七中实验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让山里孩子得到优质教育。 学校与汶川县草坡乡共同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地,草坡乡负责供应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所需的蔬菜,让当地老百姓种植销路有了保障。同时还开展了以“同一蓝天 下,手拉手共成长”为主题的活动,赠送了大量物品和图书,建立了汶川县草坡乡中心小学图书馆。学校领导专程陪同大邑县“中国兔王”任旭平夫妇赴草坡乡开展 科学养兔帮扶活动。并为汶川县草坡乡争取了20万元修建村社通公路。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余森校长马上联系成都军区陆航团直升飞机在第一时间率先飞抵汶川县草坡乡抗震救灾,先后捐赠43万元人民币、送去了500斤清油,10包抗震用编织袋,10件巧克力棒棒糖。
2010年,学校通过“牵手托起期望,爱心成就梦想”的爱心助学基金启动仪式,筹得8万多元资助贫困而失学的孩子……学校还动员全校师生为玉树地震捐款近25万元……大爱、无私奉献的心灵熠熠光辉。
2009年 秋,温江教育局以七中实验学校为龙头学校,将温江二中、温江和盛中学、温江寿安中学、温江通平中学等4所学校成立了“成都七中实验教育集团”,走上了资源 共享,共同发展的路子。作为龙头,七中实验学校全方位、一体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在管理理念、构建学校文化特色上大力帮扶,带动了温江 二中等四所学校全面、快速发展。温江二中高考上本科人数,2010年突破了百人大关,2011年创造300人这一辉煌成绩。
七中实验学校不但带动集团学校快速前行,还不断拓展自己的教育责任,将优质教育、教学、管理输出,与通江实验学校、郫县紫云学校、北大附中成都校区、宣汉中学等公办、民办学校结成友好兄弟学校,促进共同发展。
这一系列公益行为,体现 出一所民办学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在认真履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职责的同时,更是心系百姓,关爱薄弱,感恩社会,积极倡导先进文化。只有抱着对社会、对 教育高度负责的态度,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才能拥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率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它势必赢得社会认可,立足于改革开放的新时 代。
 
采写:陈茵
 
 
2012年招生简章
 
一、       招生计划:
一年:8.
初中一年18。其中6个实验
高中一年6班。其中1理科火箭班,2理科实验班,1个国际班。
二、收费标准:每年3万左右(包含学费、住宿、代管、生活
三、其他:
:2012年3月1日——2012年4月28日,上午8:30—12:00,下午:2:30—5:00;周末和假日照常上班。
询电话082-82607535    82607755
028-82607666   82607055
校地址:成都市大道三段281
址:
线:乘319路或309路公交凰站下)均可直达成都七中实验学
办学目标:建设成为省内顶尖、国内一流的高品质、示范性民办学校。 价值追求:创造最适宜师生发展的教育。 培养目标: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 育人体系:“五自立人”生长教育。 德育模式:“五成”生长德育。 教师发展:基于教育现场的校本研修策略。
冠城教育二维码
学校VR全景二维码
学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