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高品位、高质量、有特色的和谐生态学校

————成都七中创办的唯一所民办学校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亮点纪实

《天府早报》记者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是一所科学发展,高品位、高质量、有特色的和谐生态学校。这几天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情景和事实告诉我们,这所学校所取得的成绩,所表现的亮点在全国都是很少见,很卓越的!”
————摘自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道德教育工作室校长论坛主任张泽教授2010年11月18日《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高级论坛上的总结讲话》
※          ※
在2011年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记者来到了位于成都市光华大道三段281号的风水宝地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采访。刚一跨进学校大门,顿时记者被眼前散发着校园文化浓浓的气息和氛围陶醉了。
跨进校门,跃入记者眼帘的是两侧一排排间距有致的高大的芙蓉树、碧水荡漾的“墨池”、“濯池”、神秘的80天 环球路、院士路、高大的教学大楼、办公大楼、科技图书馆、现代信息网络大楼、科学实验大楼、艺术教育大楼等,连成一体;兼具开放、活泼、儿童灵动的特点的 小学教育园区,高大美观隐现整洁的学生公寓,在簇簇翠竹和竞相生长的铺满绒绒的、浅浅的、绿茵茵的草坪、腊梅、玉兰、蔷薇的映衬下,更显美丽;学生文明礼 仪执勤岗、展示校园未来之星风采的未名路、布局合理便于中小学生生活就餐的膳食大楼,给了我心灵的振动!
校园内书声朗朗,琴声悠悠鸟语花香,充满生机而又显得十分静谧。
宽阔的田径、球类运动场上龙腾虎跃的学生倩影,道路上,一群群学生整齐而井然有序。“老师好!”,“同学们好!”的师生间的问候声,隐隐透射出这所学校的文明和生机的气息。
“真是一个读书深造,成才,成长的好地方啊!”我心里这样想。
在深入采访和研究的过程中,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科学发展、高品质发展的和谐生态学校的亮点在记者脑海里熠熠生辉,给记者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亮点之一:科学发展、高品质发展熠熠生辉的活力之源
鲜明的学校文化特色与祥和的和谐生态学校是科学发展、高品质发展熠熠生辉的活力之源。
作 为在全国都有较大影响的校长余森先生,不仅对构建文化特色、营造和谐生态学校有长期而深入的实践、研究,而且用他几十年对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的 心血浇灌了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这棵参天大树。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这棵枝繁叶茂、长盛不衰、四季常青的大树既是教育园地中的松柏,更是教育园地中绽开的芙蓉。
  如果理性思考成都七中实验学办学品质不断提升的根本原因,那么,就是它源自成都七中深厚的的墨池书院、芙蓉书院文化和建国之后及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坚强有力、团结协作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团队的群体活力与精神。
余森校长率带领他的团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践行了构建学校文化特色,营造和谐生态学校、科学发展、高品质发展的全部内涵,使成都七中实验学的学校文化真正成为了教书育人的“软实力”!
这种“软实力”,具体体现在这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育人目标、学校管理、教育环境、教学过程、学校建筑文化、教学设施、教育成果等通过“人”,即教师、学生共同作用、实践而形成的“积淀”之中。换句话说,它是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师生员工共有的一种精神,是学校品位传统活动和成功教育的总和。
“和谐生态学校”,在这所学校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从管理团 队来讲,有理想,有抱负,积极向上;有包容、有谦让,有严谨治学、奋力拼搏的品质;有追求真、善、美,勇于说真话,做真事,做真人的“求真”精神;从教育 教学来讲,按学生发展规律,社会需求、全面培育学生综合素质、“领导力”和创新能力几个方面考虑方式方法去施教。形成了这所学校科学发展、高品质发展、长 盛不衰、铸造辉煌的生命之源。
具体地说:
在构建学校文化、营造“和谐生态学校”的践行中着力于“精、气、神、韵”四方面去打造学校特色。
把 “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把“学习的能力、成功的实力、生命的活力”作为教育的内涵;把“大气、骨 气、争气”作为育人的境界——把“志、勇、严、群”作为学校的校训,把“诚实勤勉、和谐进取”作为校风,把“因材施教,治学严谨”爱生育人作为教风,把 “乐学慎思,砺志笃行”作为学风。为了让上述教育理念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及家长的主导价值观,更好地发挥思想引领和行为导向作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又把体现 “精、气、神、韵”作为构建学校文化和营造“和谐生态学校”的宗旨。
在2011年新学年度新学期报到会上, 余森校长为了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了上面的要求,语重心长地对老师们说:2011年度我国基础教育仍然以“教育均衡发展”和“多元发展”为主题。均衡发展,就是要让普通老百姓的子女也能享受优质教育;多元发展,就是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各种教育机构协调发展,共同发展,共同为中国科教兴国的宏伟事业贡献力量,共同为全民素质提高,使中国成为人才强国而努力。
我们应对挑战的策略是:
扎实做好学校常规建设工作。内强管理,外塑形象,夯实基础,激发活力,多出成果,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具体是:加强师德建设,抓好“师德重塑”工作,“用生命奏响师魂”的交响曲。
余校长要求大家要忠诚“我们的教育事业”,要不断追求精湛的教技教艺,要严谨治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有深沉的爱的“情结”。我们要爱学生,要能够爱学生,要会爱学生;我们不仅要爱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也要爱那些成绩一般,表现调皮的学生;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有诚恳的劳动态度;我们不能急功近利,我们要长期不懈地耕耘。只要辛勤耕耘,必然会有硕果;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我们展示给大家的形象应该是:老的如长辈,小的如哥哥、姐姐一样,我们自己要主动融入团队,融入群体,同大家一起来开辟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这块芳草地,所以,每个教职员工都要有积极的参与意识。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不仅要重视学习教育,同时也重视生活教育,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即用国际视野审视世界。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注重抓好课堂教学常规工作,营造和谐生态课堂,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要准确地突出教学重、难点,要突破教材,要将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整合;把握好课堂教学详、略、快、慢;轻、重、缓、急的节奏,进行主动活跃的师生互动;要让学生“想”发问,“想”争论,当然也包括允许学生提“怪问”,教师要能引导学生驾驭课堂,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余森校长在2011年开学典礼上向学生提出了如下几点希望: 第一要提高师生自己在学校生活的品质;第二,要做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第三,要做到会看、会听、会想、会说和善问。
亮点之二:和谐生态学校绽放出足以感受学校育人精彩芳香四溢的花朵
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记者的脑海里浮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2010年11月16日上午9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文化与品牌学校建设”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高级论坛,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艺术中心三楼会议厅举行。
资深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先生;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英国教育哲学协会会员、《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特邀作者肖川先生等著名专家学者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名中小学校长出席了本届论坛。
2010年11月16日下午16时45分与会的专家、学者、校长还观摩了由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小学生、中学生在该校田径运动场表演的精彩纷呈的大型体育团体操犹如绽开的芙蓉花朵儿,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赞叹不已!其精彩的表演和师生们热情好客、高尚的文化素养及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浓郁的学校文化与和谐生态学校独到的特色受到了与会学者、专家、校长的高度赞扬。
要知道,像这样的活动表演场景只是这所学校开展的众多活动精彩场景的一个缩影,一个音符,如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开幕式、中秋赏月文艺晚会,元旦迎新春文艺晚会、学校艺术节、花博会、军训成果汇报精彩表演、民乐演奏表演、科技发明成果展演、校园文学活动、国家级、省级、市级各项获奖表彰……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道德教育工作室校长论坛主任张泽先生在评价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卓越的工作成绩时说的一句话:“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是一所科学发展、高品位发展的和谐生态学校。这几天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情景和事实告诉我们,这所学校所取得的成绩,所表现的亮点在全国都是很少见,很卓越的!”
是的,这所学校非常重视按教育规律、市场更规律,科学发展的宗旨、高品质发展和构建学校文化特色,营造和谐生态学校的育人战略规划,紧紧抓住对“人”的全面发展、整体发展、长远发展、终身发展这根闪亮的育人主线,将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时代脉搏一起律动,一起奏响校魂、师魂、生魂的交响曲,并将交响曲融化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现代化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的源源不断的活水、动力,赢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贤达的高度赞誉。
亮点之三   注重学生生活、学习教育,让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创新品质的提高
学校提出注重学生生活、学习教育,在践行的八年中成果累累。
请看:
小学部:2010年度被成都市评为“新五朵金花”学校。
中学部硕果累累:2010届高考取得高考大面积的丰收,受到成都市教育局表彰。
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我校参加武侯区第11届中学现代课堂教学大赛,喜获大面积丰收;荣获特等奖3人,一等奖2人  ;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本次活动我校共有11位教师获奖,我们欣喜地看到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他们积极探索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实实在在搞好课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特别是三位荣获特等奖的年轻教师(占成都市武侯区特等奖的3/8),充分说明了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集体智慧对青年教师成长有很好的平台。
下面是考入中外重点大学学子们对母校的评价。
请看毕业于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历届学子们对该校注重学生生活、学习、创新品质的提高给学生带来幸福、愉悦的真切感受的话语:
高中2010级考入东南大学的罗正位同学说:
“感谢命运,让我有这样一段幸福的际遇,就读七中实验。感谢我的高中,她如此美好,她培养了我美好的生活、学习品质,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学习创新的方法,以至于值得我用一辈子去回忆。”
2008年四川高考理科冠军,考入清华大学的杨盛同学说: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七中实验的老师给予我们的爱就是这种神圣。”
马雪洋是2009年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中毕业后顺利通过考试到美国留学上大学的优秀学生之一。他来信说: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培养了我们较高的生活、学习、创新品质,也才有了我今天来美国留学读大学机会和成绩。我在美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留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刚 来美国的时候,由于很不适应这里的气候,我居然在甲流肆虐的时候发烧了,自己去看医生,自己买药,自己倒水,什么都要自己来,一个人趟在床上,我真的很想 念那个曾经被我咒骂过无数次的母校医务室和和蔼的生活老师。在美国,没人会提醒我半夜两点起来吃药了,没人会提醒我该去打疫苗了,没人会在早上提醒我天冷 了要多穿点,没人会时不时的到我卧室来看一下我是否感觉好一点了。而在过去的六年,我根本不用担心这些,在那片熟悉的校园里,一切都是温暖的。而我把这种 温暖定义为——家。
每 次上数学课的时候,我就会想到黄老,因为他是我第一个看到的可以用英文讲数学的中国人,我会想起他给我讲的好多解题的技巧。我想前面的这位美国教授也许不 知道那些超复杂的数学公式吧?我真的很佩服黄老对数学的那种热情,我也很佩服他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我也会想起他对我讲的每一句人生的道理,我想这对我以后 的人生都是很重要的。当他给我说数学是一门艺术时,我只能用两个字概括心里的感觉——伟大!
王轶凡是从七中实验毕业考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如今他已经被保送为直读硕士。他在谈起母校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时,内心满是感恩与感动: “就读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在学习上怎样创新。”
在这所学校就读初中、直升高中后考入重点大学被保送直读硕士的优秀学生真是太多了。如:
车松云:享受西南政法大学奖学金并保送该校直读研究生。
郑婧:考入四川大学成为直读硕士;张星玥:就读同济大学大三时就成为直读硕士;汪梅:考入北京某重点大学成为大学生2008年奥运火炬手;罗兰: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后荣获北师大大一学生“风采大赛”的一等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8届高中毕业的魏环宇同学因文考、综合素质面试成绩双高而考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并获得40万新加坡币奖学金;杨盛同学以703分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以上仅仅是七中实验学校历届众多优秀毕业生中的一部分。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也因此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诚如学生家长朱白丽女士所说:“把娃娃送到这里读书,我们放心!”
     亮点之四:注重学生领导力、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中国基础教育专家陈玉琨先生在他主编的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领导力开发》是这样为学生领导力通俗阐述的:“领导力首先体现为自我领导,即领导他人的前提是学会领导自己。……首先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自己设计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并和“团队的成员们一起完成任务。”“‘领导力’对应的英文单词是’leadership’……狭义的领导力指个体引领群体(或他人)的能力,包括人们在各类型、各层面团队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引导、组织、协调的意识和能力,即团队领导力。广义的领导力还应包括自我领导力: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对群体(或他人)负责。一个人的自我领导力既体现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意识水平上,也体现在一个人在团队中的服从、合作与执行等方面的意识和水平上。……学会自我管理,学会组织和管理团队,学会在团队中成长和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成为每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正是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不仅在人生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小考、中考、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还具有“领导力”的接受过当代良好教育的人的高品质学校。 无论从“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看,还是从小学、初中、高中12年一贯制教育培养过程看都无不体现了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这一鲜明特点。
略举几例为证:
如去年全省德育工作会议的各位领导莅临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参观、指导工作时,学校的接待、解说工作全都由学生进行,赢得了与会领导的好评。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抓“领导力”的培养贯穿于小学、初中、高中这三个不同的学生成长阶段的每一个生活、学习、社会实践、科技、文体、校园文学活动之中。从小学生就开始抓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让自己融于团队并引领团队去实现成功的“领导力”的培养。
少先队、团校、学生会、中学生党校、校园电视台你、校园广播、科技发明、制作活动、文体活动、少年军校、校园文学采风与创作活动……都闪耀着学生领导力的风采。
亮点之五:用生命奏响师魂的交响曲
“师魂”,即气质、灵魂、品质、精神内化与外化的融合。在余森校长所引领的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特有的学校文化积淀的长期浸润下,学校的“灵魂”、班级的“灵魂”、教师的“灵魂”和学生的“灵魂”共同演奏了一曲优美动听的交响曲。
“让学生一生幸福!”
——————就是奏响这部交响曲的琴弦!这是余森校长一生追求的教育生涯的最高境界。
余森校长说:“教育是为了学生一生的幸福。学生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幸福,我愿意做一个最幸福的校长。”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充分利用“百年七中”的教育积淀和现代学校的一流设施,确立了“幸福教育”体系,即:“三体”、“三力”、“三气”,为每一个学生成功人生的起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他们享受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教师是真诚的。他们以“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不同层次得到发展”为宗旨,认真上好每一节常态课,从最差的学生抓起。教育工作应有反思和改进能力,应有研究和实践的习惯。很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衡量放在每个教师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行动上。因此,重视教师内在的专业素养的提升,重视教师本身内涵的积淀,以此作为学校打造师资队伍的重点。
成都七中实验的教师是睿智的。他们在追求升学率的同时,更注重营造和保护教育生态,不会盲目去追求升学率而破坏教育生态。只有教育的生态好了,升学率才一定会高,只有重视学生后续发展,学校才能发展,能持续。他们更多的去用现代教育理念思考问题,用“回归原点”的教育思想去思考学生的未来,思考学校的发展,把个人及学校的理想,建立在冷静与韧性的统一,理智与行动的统一之上。充分彰显出学校在管理教育、教学上的智慧。
成都七中实验的教师是谦和的,他们善于培养师生情。师生都是主体,而情是维系两者的一根红线。它模糊了传统的师生概念,鲜活了素质教育的灵魂,简单而又质朴,生动而又亲切。他们思考如何给学生提供符合共同价值观的、不同的、多元化的发展渠道,给学生一个彰显个性的平台,让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校能找到自己的归宿。学校环境就应该是一个包容学生、接纳学生、培育学生的文化场域。
“教育是为了学生一生的幸福”。优美的育人环境、温馨的人文关怀、爱岗敬业的师资团队、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百年七中的教育积淀和具有现代化一流设施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将为每一个学生成功人生的起步做好各方面充分的准备,为他们享受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亮点之六:走在全省前列的高中、初中、小学的新课程改革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这所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科教兴国背景下百年名校成都七中襁褓中的具有现代办学理念的学校,对当前进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是深刻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为中国教育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教育,实现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既定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与要求的重大举措,其核心是注重学生人人发展,人人成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余森校长曾多次在学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和新课改教学实践对学校、教师发展的两个层面深刻地阐释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
余森校长说: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讲,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教育要为全面提升国民科学文化综合素质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紧密相连。从长远来看,素质教育与国家综合实力提升、民族兴盛强大紧密相连。经济全球化为教育营造了新的时代格局,为以新课程改革为先导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学校新课程改革教育的实践层面来看,高中新课程改革就是注重学生人人发展,人人成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就是为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服务。
因此,余森校长反复强调:中国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需要更加深入去落实和践行。
在余森校长的带领下,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领导班子对高中新课程改革高度重视,对高中新课改年级任课教师以及全校老师提出了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要求。
该校领导站在学校科学发展的高度,善于捕捉时代前沿信息,率先认识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紧迫性、重要性,早在     2010年3月就开始酝酿了本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划蓝本,并及时改建用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设施:在全省率先改建通用教室2间,课前准备室2间,教师工作室1间,共200平方米,投资38万元人民币。该设施于2010年6月底竣工,8月布置、完善其设备并投入使用。为了充分发挥该设施的功能,学校招聘了1名专任教师具体负责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工作。
早在2010年7月就成立了学校高中新课程改革组织领导机构。该机构由7个领导小组构成(含学分认定委员会),
由于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需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勇气,所以学校决定在一边搞好校本培训、搞好实践探索的情况下,一边走出四川,东下浙江、上海“取经”。
2010年11月,由余森校长、尹强副校长亲自率领高中新课程改革年级部分教师东下浙江、上海“取经”。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考察组一行返校后及时将到浙江、上海取得的“真经”,及时在学校第七届教育研讨会上作了介绍,结合本校校情的实际,对本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进行了指导,提出了新要求:高中课改要拓宽学生、社会科学视野,要从课程设置入手,要留更多时间、空间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结合本校实际,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课题探究性学习”,其内容十分丰富。记者在采访时看到了学校研修室提供的该校《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中的《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推荐一览表》、《高中新课程改革评价方案》,在2010年元月完成了《高中课改实施方案》一书。
记者对高中新课改很感兴趣,当记者采访时,余森校长微笑着说:“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最大特色是: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都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这就暗示学生们:一切科学文化知识、经验、智慧、技能、创新……都源于生活,所以我们读书、学习、成长、成才都要回归于生活,指导于生活,创新于生活。我们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激发兴趣,拓展视野,勤于思考,善于发问,发展自我,体验成功,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坚实而牢固的基础。我们不仅在高中一年级搞课程改革,同时我们在小学、初中也主动引进了新课改的先进教育理念进行实践,现在已见到了比较好的成效……”
采访到这里,记者顿时明白了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刻理解: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注重学生人人发展,人人成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目标,践行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不可能在本文呈现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中新科课程改革探索、务实、创新历程的全部,不过,“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我们通过上述几个闪现的亮点,已经预感到这所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正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探索、务实、创新的过程中,构建学校文化特色,营造和谐生态学校,正在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美好愿望,为实现“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学生家长高兴地说:把孩子送到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读书,我们就是放心!
亮点之七:与时俱进,多元办学与开放式办学的育人模式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与时俱进,虽然不同时代的社会内容和主题是有差异的,但是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却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下,站在国际教育的大视野背景下,与时俱进,将班级教学制与多元办学、开放式办学融为一体,让学生见多识广、视野开阔、全面发展。
这所学校举办了“数码教学班”和“成都七中实验树人网校”。
“数码教学班”初中一年级学生在接受了现代高新数码技术教育之后,制作了很多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脑技术作品,有的在成都市有关比赛时还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受到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成都七中实验树人网校”选拔了一批教学精英人才,利用现代远程信息技术,进行视频教学,让本校和外地的大批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目前,该校网校已有3万多名学生,本校也有一大批学生接受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视频教学。
亮点之八:打造交流平台:博客互动, 民主平等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是我国大西南地区最早率先把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高速公路“修进每一间教室的学校。也就是说:每间教室都有高科技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这就大大提高了每堂课的教学信息容量和质量,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更具启发性和兴趣激发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也才有了教师博客、班级博客的建立。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教师博客、班级博客的建立,加强了学校、家长、学生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成为了全校师生交流信息的新途径。
教师博客,已经成为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的交流平台。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教师们利用博客,发表自己的教育经验与心得。名优特级教师利用自己的博客,或似长辈语重心长地与教师谈心,或似朋友倾心畅谈自己长年累积的心得经验,或似热心读者真诚推荐值得一读的优秀文章。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教师博客圈,拉近了全校老师之间的距离,融洽了部门、学校之间的人际关系,更为建立经常化的学习型组织营造了氛围,构建了基础,成为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博客很好地促进了教师发展。一批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通的教师,因为在网上写博客,被更多的老师发现,被校长认可、欣赏,从教师群体从脱颖而出,变得自信。”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徐老师谈到了这样的体会。
班级博客,增加与学生心灵沟通。
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博客。
在 这里,同学们自主管理,人人平等,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历程共享。在这里,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迅速发布最新的教育方案,告知家长学 校的最新安排及希望家长配合的意见、建议。同时,家长也可以打开博客,发表教育孩子的感言,与学校老师沟通,共同培养、教育孩子。
班级博客的建立,缩短了师、生、家的距离,让交流变得平等,使学校、师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
亮点之九:为教育事业,尽社会教育责任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在余森校长的带领下,不仅学校自身科学发展、高品位发展了,而且对社会也尽到了教育的责任。这主要是:
将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与新农村建设融合在一起:
2007年5月1日,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校长余森先生率学校教职工代表赴汶川县草坡乡,在汶川县四大班子领导高度重视下,与汶川县草坡乡汶川县草坡乡签订了共同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议: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让山里孩子得到优质教育;通过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当地农民精神文明水平。
七中实验学校草与汶川县坡乡建立了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地。
汶川县草坡乡负责供应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所需的蔬菜,让当地老百姓种植的蔬菜销路有了保障。汶川县草坡乡根据学校需要的品种试验了三十多种,成功了二十五种,这个项目解决了当地单一种蔬菜有时卖不出去的困境。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余森校长率部分师生赴汶川县草坡乡中心小学与其开展了以“同一蓝天下,手拉手共成长”为主题的活动,赠送了大量物品和图书,建立了汶川县草坡乡中心小学图书馆,签订了帮扶协议。
余森校长还专程陪同大邑县中国兔王任旭平夫妇赴草坡乡开展了科学养兔帮扶活动,见到了实效。
余森校长还为汶川县草坡乡争取了20万元人民币修建村社通公路。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余森校长联系成都军区陆航团直升飞机在第一时间率先飞抵汶川县草坡乡抗震救灾,后来还捐赠了43万元人民币、送去了500斤清油,10包抗震用编织袋,10件巧克力棒棒糖, 在六一儿童节时捐赠了10700元人民币,与草坡乡灾区300多名儿童共度了地震中不寻常的儿童节。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还先后帮扶了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实验中学、成都市郫县友爱子云学校。后来又成立了成都七中实验教育集团,成了成都市温江区的教育龙头学校,受到了各界的高度评价。
     用不着多举例,我们通过上述活动的点滴,已经可以全方位感受到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这所高品质名校所律动的时代脉搏,所绽放的美丽光彩,所隐含的办学理念,所预示的美好前景!
      我们相信:这所现代化的新兴学校一定会在我们伟大祖国于21世纪实现强国富民伟大复兴目标的进程中,伴随着建设成都世界現代田园城市的步伐,为实现“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的宏伟目标,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优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还相信:更多有志于使自己的子女成为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的家长,一定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去就读深造成才,你们的孩子们一定会像雏鹰一样成为翱翔蓝天的雄鹰,飞得更远,更矫健!
                                                          


办学目标:建设成为省内顶尖、国内一流的高品质、示范性民办学校。 价值追求:创造最适宜师生发展的教育。 培养目标: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 育人体系:“五自立人”生长教育。 德育模式:“五成”生长德育。 教师发展:基于教育现场的校本研修策略。
冠城教育二维码
学校VR全景二维码
学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