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七中高新校区和邛崃高埂中学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聆听、感悟和分享
——赴七中高新校区和邛崃高埂中学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作者: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周建波
为了加大学校之间的交流,考察、借鉴兄弟学校在德育、教学和年级管理上的经验,借着高一年级学生还在大邑军训的空挡时间,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年级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地理等学科一行十人,在学校领导余校长的关心下,在尹校长的带领下,在学校办公室的支持下,于201111810日分别前往成都七中高新校区和成都市邛崃高埂中学两所学校参观学习。全体人员深入课堂听课,参观学校校园,并分组进行了认真的对口交流。
 
一、           成都七中高新校区之行
 
成都七中高新校区是一所自20109月才开始招生的崭新学校。学校包含初中部和高中部,目前各有两个年级,还没有毕业年级。当我开始走进这所干净整洁的校园时,心里由衷地对这所学校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以我所在的数学学科为例,当天上午我们高一年级三个数学老师,听取了高新校区高一备课组组长杜立超老师的一堂随堂复习课。杜老师对课堂驾驭的自如性和备课的充分性,都在短短的40分钟得到了集中体现。课后和杜老师及时地展开了评课交流。
老师指出,备 课是教师教学中的基础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被教学理论和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它明显优于个 人闭门造车这种单一的备课活动。在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它显得尤为重要。杜老师随之为我们展示了他和几个同在办公室的其他数学老师 的备课本以及电子教案,都大同小异。
   就这个话题,我们三人和杜老师所在的高一备课组部分老师,做了大概30分钟的交流。就“集体备课”问题上,大家得到了比较一致看法。
首先备课活动的模式应该是“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 人备课”。备课必须以个人备课为前提,为基础。个人备课需要个人钻研,独立思考。集体备课强调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在个人 备课时,再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再补充,修改个人教案。因此集体备课不是个人备课的简单重复,而是个人备课的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是个人备 课的深化和延伸的阶段。
其次,集体备课是教师的集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但是若管理不善,势必使之流于形式,起不到集体备课的作用。因此杜立超老师介绍了他们的相关经验。即在日常的集体备课中要强化管理,做到“一超前”、“三落实”、“五统一”。
“一 超前”即提前一周备下一周的课。“三落实”即一是落实时间,每周分年级备课组固定时间按教学进度备课;二是落实人员,即按教学内容结合教师的专业特点落实 人员,定中心发言人;三是落实管理,由备课组组长统筹安排。 “五统一”即是指按《新课程标准》备课做到内容、进度、教法、学练方法、保护与帮助的“五统 一”。
在 结束高新校区参观学习之旅前,由于我和杜老师算的上旧识,提出拷贝他们高一的资料。他热情地给我们找到了目前高新校区高二年级在过去一年的所有教学资料, 包含课件,教案和题库。通过回家之后的整理,我发现高新校区的资料收集得很齐全,整理得很细致,这对以后年级的数学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从这一点,也再 次证明高新校区数学组在集体备课这个模式下,探索出了一条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二、成都市邛崃高埂中学之行
1110,在尹校长的带领下,我们735分从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后校门出发,花了100分钟左右的时间,直至9点过才到达高埂中学。此行受到高埂中学赵校长和学校师生的热情接待。赵校长给我们介绍了高埂中学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取得的成绩。学校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现有学生4000多人,住校生3400多人;学校条件艰苦,是成都市唯一一所校址位于农村村委会的高完中,环境封闭,加之地震对学校造成的严重影响,部分教师还住在板房中,师资严重不足,缺编达70多人,部分班主任还担任3个班的语文或数学教学工作,就连赵校长本人都在担任2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但全校教师在“重德、笃学、励志、报国”办学思想的指引下,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学风浓、校风正,高2010级高考一次性三本硬上线420多人,邛崃市文、理科状元都出自该校,这样的成绩超过了很多省重点中学,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学校教师虽然工作量极大,但是待遇却是极低的。其高一年级组长说,他教三个班,当一个班的班主任,除了工资外,只有1200元钱的补贴。
可就这么一所硬件和软件都存在着严重不足的学校,却有学生在2004年以295分的高分获得了成都市理综状元,并有学生于2005年以297分的高分获得了成都市理综榜眼。该校高二年级学生的入学成绩平均分与省重点中学邛崃一中相差60分,可是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高一下期调研考试邛崃市前10名居然就有7个。
 
高埂中学在这样艰苦的办学条件下,却获得了这样的办学成效,令我和同去的所有老师感到意外不已。在与高埂中学的校领导和老师们座谈之后,我潜心思考,对其办学经验和我自身的感受,做了如下的梳理和总结:
 
(1)   德育工作,成败关键
高埂中学将德育与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正印证了他们的校训——重德、笃学、励志、报国。他们认为德育工作做不好,学校就很可能陷入无序状态。其它工作做起来即是事倍功半,甚或枉然。
高埂的学生大多来自周边 的农村,虽然单纯、淳朴,却不免言语粗鄙,行为随性,卫生习惯不好等等。所以该校从学生入学起就开始着手养成教育。由于学校有一大半的学生住校,为了方便 管理,全校实行月假制,工作十九天休息两天。这就使得学生与教师相处交流的机会增多,教师对学生习惯、品行、气质养成的影响加大,效果是非常卓著的。我们 见到的高埂中学学生是一群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见到老师就问好的知书达礼的上进学生。特别地,学校给每一幢学生宿舍都配备了一个德育导师,关注学生的心理 和思想。
高埂中学的德育处,共有16个工作人员,都有着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但是16个老师管理四千多学生,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他们只进行宏观调控,细致、具体的工作下放到年级和班级。德育处的人主要起着协调作用,协调年级与学校、级与班级、师与学生、教师与领导的关系,加强沟通与交流,使德育工作能顺利、高效的开展。
我想,德育工作的合理分工、高效有序,是高埂中学成功的关键。
 
2)管理体制,粗细得当
高埂中学要求班主任对学生宿舍、做操情况等每周巡查三次以上。他们对班主任的评定每月一次,从德育、教学、宿舍管理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并以此来进行奖惩。
高埂中学三个年级由三个副校长分管,每个年级还配备两个行政领导和一个年级组长。不过,只要不违背原则和方向,学校对年级和班级的管理一般都不予以干涉。这使得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各种事务。
高埂的班主任一般式由年级组长安排、管理,而班主任对年级组长还有着监督和弹劾的权力。这种相互制约、合作的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在对学生的管理上,高埂中学主张不易过细,倡导灵活处理。以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为例:
小问题班级处理,不倡导班规过细。因为同一个人犯不同的错误,不同的人犯同一个错误,处理的方法会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所区别。若班规过细,稍有偏差,就会让学生觉得不公平,而一刀切又会让班主任觉得操作困难。束缚了他人,又束缚了自己。
重大问题可交与学生处处 理,但学校不会轻易给学生处分。先教育,教育后放回班级,每周一次思想汇报,每月一次调查考核,以考查德育为主。若表现良好,就既往不咎;若再犯,就予以 校级处分。给学生一个改过的机会,即使是社会上的犯罪人员,在刑法里也有缓刑。校方的原则是轻易不给处分,给就一定是大的处分。这样除了有警戒作用外,还 可以避免校告频率过高,影响民心,令学生无所适从,甚或漠然麻木。
高埂中学的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却不可全盘接受,因为两校的实际情况毕竟有着很大的区别。至少学生的构成就比高埂复杂得多。所以有的工作还不能简单化,必须精细化。
 
3)分层教学,优质优酬
 高埂中学在教学方面也 实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成绩分为火箭班,实验班和平行班。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考核方式不尽相同,尽量体现优质优酬。高埂中学校 长举例说,考核结果为一等者可获上万元的奖金,最末等可能只得几百,这种悬殊极大地刺激了教师的积极性。
 
4)精神享受,追求更好
高埂中学无论是硬件设施 还是软件配备都是不尽人意的,可是它却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必须是一个精神王国,而只有当学校出现了一个‘精神 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称其为学校。”因此,我想高埂中学的成功从根本上来说是源自于它的精神,就是他们高一年级组长所说的“精神享受”。
高埂中学的教师待遇是比 较低的。可是高埂中学的教师在付出与获得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却仍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这份用心靠的就是那份责任心,那份使命感,那份荣誉感,那份敬业 的精神。他们谈不上什么“物质享受”,所得的就是“精神享受”。在高埂当老师,当一个好老师,奉献是前提。
当然,在当今社会,仅讲奉献是不切实际的,仅讲奉献也很容易打击教师的积极性。所以如何提高教师的内动力,是高埂中学领导一直所重视和思考的问题。他们将学校发展的愿景详细地告知每一位教师,要全校上下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能力往一处出,劲往一处使。
师资力量对于一所学校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素质的高低也决定着奋斗的成败。因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高埂中学十分重视的一项内容,并且一直在着力进行。
在这种“精神享受”的照耀下,在领导的激励和教师的努力下,高埂中学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奋勇向前,追求更好!
 
三、参观学习总结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这次组织的七中高新校区和邛崃高埂中学之行,可谓收获颇多,引发了我和其他老师对学校建设、年级建设、班级建设的许多思考。
其实,能做出成绩的学校总会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七中高新校区和高埂中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学校,只要它存活着、发展着、成功着,它就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至少可以引发我们进行各种思考和反思。
所以,类似的学习和交流我们不妨多做,开阔眼界,开拓思维,总结创新,从而加快我们七中实验学校前进的步伐,尽早实现从优秀到卓越。
办学目标:建设成为省内顶尖、国内一流的高品质、示范性民办学校。 价值追求:创造最适宜师生发展的教育。 培养目标: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 育人体系:“五自立人”生长教育。 德育模式:“五成”生长德育。 教师发展:基于教育现场的校本研修策略。
冠城教育二维码
学校VR全景二维码
学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Baidu
map